
一、種質資源數據庫介紹
種質資源數據庫是指運用種子低溫保存、超低溫保存及種質離體保存等方法來保存以種質為主體的種質資源及其近緣野生植物的設備。具備智能控制功能,低溫低濕環境,其保存的材料可隨時提供給科研、教學及育種單位研究利用及其國際交換。種質資源保存庫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是長期貯存作物種質的倉庫發掘和收集各種農作物品種種子,科學地加以貯藏,使種質在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和很強的發芽力,對品種改良,培育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新品種,為生物學理論研究提供豐富的種質和研究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二、種質資源數據庫的作用
1、保存遺傳基因:種質資源庫能夠保存大量的遺傳基因,這些基因對于研究農作物的起源和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2、保護物種的多樣性:種質資源庫的建設有助于防止物種滅絕,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資源。
3、促進新品種選育:種質資源數據庫為新品種的選育提供了豐富的基因資源,有助于培育出抗病蟲害、抗旱抗澇的優質品種,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4、推動農業的發展:種質資源數據庫通過保存和利用種質資源,推動農作物的品種審定、良種推廣使用、良種化進程等,提高種子供給能力,強化種子生產在農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中的基礎保障作用。
5、推動科學研究:種質資源數據庫為生物學理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種質和研究材料,促進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種質資源數據庫為育種提供什么
?1、遺傳特性的長期保存?:種質資源數據庫利用良好的種子保存技術,如低溫保存、超低溫保存等,確保每一顆種子都承載著豐富的遺傳基因,等待被發掘和利用。這種長期保存使得遺傳特性和發芽力得以長久保持,為未來的品種改良和新品種選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資源共享與利用?:通過建立種質資源數據庫,可以實現種質資源的共享利用。每年分發資源都在10萬份次以上,服務各類育種創新主體超過1500個,展示具有利用潛力優異資源1.2萬份左右,為支撐我國科研育種、重大種業成果產出和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種質資源保障?。
?3、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種質資源數據庫的建設推動了農林業的發展,促進了物種多樣性的保護。通過保存和利用這些寶貴的種質資源,可以培育出更加抗病蟲害、抗旱抗澇的優質品種,為農業生產注入新的活力?。
四、種質資源數據庫分類
類型  | 溫度(℃)  | 相對濕度(%)  | 保存年限  | 備注  | 
長期庫  | -18~-15  | ≤40  | 50年以上  | 保存以種質資源為基礎收集品,并保持原始種質樣品的遺傳完整性。  | 
中期庫  | -4~4  | ≤40  | 10年以上  | 用于提供種質分發、研究及評價鑒定,以及種質信息的匯編。  | 
短期庫  | 0~4/4~12  | ≤60  | 3~5年  | 用于短期或臨時保存待鑒定評價的新收集種質資源,也可保存作物改良的種質材料。  | 
試管苗保存庫  | 4~35  | 40~80  | 6個月以上  | 用于保存通過植物組培技術培養的試管苗或培養物。  | 
自動化中期庫  | -4~4  | ≤40  | 10年以上  | 基礎功能同中期庫,增設2D/3D視覺自動檢測、判斷,完成種質資源的自動化存取。  | 
自動化短期庫  | 0~4/4~12  | ≤60  | 3~5年  | 基礎功能同短期庫,增設2D/3D視覺自動檢測、判斷,完成種質資源的自動化存取。  | 
復份庫長期庫  | -18~-15  | ≤40  | 50年以上  | 用于長期庫種質資源的復份儲存。  | 
臨時庫  | 8~12  | ≤60  | -  | 臨時保存新收集的種質資源。  | 
雙十五干燥間  | 15±1  | 15±5  | -  | 降低種子入庫含水量,延長種質保存時限。  | 
干燥包裝間  | 20~25  | ≤30  | -  | 種子包裝,前處理。  |